7月29日,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成功开展低真空隧道结构可靠性模型实验。炎炎夏日,在接近40摄氏度闷热潮湿的实验基坑内,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不惧酷暑,专心致志做实验。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开展低真空隧道结构可靠性模型实验
在深入地下十米的基坑内,坐落着一台低真空隧道结构模型,形似一段中空管道。管道两端设气阀,腔内可真空,亦可调节温度。将模型置于水池之中,可模拟低真空、高温、水下等环境,进行管道的水密性、气密性研究和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为低真空管道运输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据悉,真空管道运输系统作为一种新型交通系统,具有快速、便捷、安全、环保、高效等优势。在地表稠密大气中运行的高速交通工具,最高经济速度不宜超过400 km/h,而运用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可以有效弥补高铁和航空400~800 km/h之间的速度空白。它将作为第五类交通运输模式,与现有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及空运形成有力互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自建设成立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盾构及掘进领域关键、共性及前沿性技术研究,已成功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隧道掘进机技术相融合,建立盾构TBM施工大数据平台。此次实验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代表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涉足低真空磁悬浮隧道领域,并已开展实际工作。下一步,实验室还将围绕低真空条件下隧道结构断面形式、低真空条件下隧道结构材料、低真空条件下隧道气密性水密性技术、隧道沉降控制标准及控制措施研究灾害、地震等条件下真空隧道安全控制技术、隧道真空设备配套工程、真空度与隧道结构投资关系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